近日,上海财经大学案例“‘廉洁润初心,匡时担使命’毕业季同上一堂廉洁文化课”荣获上海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工作案例一等奖,商学院案例“‘清风商院’——构建融合式廉洁文化教育体系的院系实践获二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同时学校案例入选教育部第九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课堂实践案例。荣誉的背后是近年来我校聚焦鲜明财经特色,以“三个融入”推进新时代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的实践探索,同时也为当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全面开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一、融入管党治校,夯实清廉文化建设发展根基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构建贯通联动的工作机制。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布局和二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纪检监察部门与职能部门、二级院系党组织同向发力,形成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责任格局。
二是坚持协同发力,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落地见效。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学校宣传整体工作,积极传播廉洁理念,大力宣传廉洁典型。将廉洁教育融入师生日常培训体系,选取身边优秀典型,开展以案说德。推进二级院系廉洁文化建设,形成“清风商院”等二级院系廉洁文化品牌,构建起院校两级融合式廉洁文化教育体系。
三是坚持“因人制宜”,持续深化分层分类警示教育。面向学校各级“一把手”,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重点通报和深入剖析违纪典型案例,教育引导“一把手”对照剖析、汲取教训。面向广大教职工党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精心组织“送纪上门”,先后走进全校26家二级党组织,覆盖近2000人次。
四是坚持以案促治,开展重点领域廉政风险治理。以内控4.0建设为抓手,开展管理机构及直属单位、二级学院内部控制的基础性评价,提出管理改进建议,有效推动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坚持一案一促改一促治,加强案件剖析,准确发现案件背后的制度短板和监管漏洞,精准运用纪检监察建议,常态化做好“后半篇文章”。
二、融入人才培养,守护财经金融人才清廉底色
一是廉洁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夯实理想信仰根基。建设思政课大课程群,把廉洁文化教育、人事档案诚信教育等融入思政课程;以“书记系列”思政品牌为引领,拓展廉洁文化教育新平台,利用“我与书记面对面”“书记双师课堂”等平台,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进思政课堂听课讲课,分享人生经验,传播廉洁修身理念。
二是关注财经人才培养规律,全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面向本硕博各阶段学生开设《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财富管理的职业操守》《法律职业规范与伦理》等31门次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课程,向学生传达长线、合规、稳健的职业发展思维,努力提升财经人才的职业素养与红线意识。
三是联合行业前沿资源力量,创新开展清廉金融教育。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上海市银行业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业同业公会等单位合作编写清廉金融专业教材《清廉金融——从大学迈入实践前沿的人生基石》,合作共建清廉金融专业课程,共同打造线上慕课、线下课程与系列讲座相结合的立体思政课程体系。开设《清廉金融》课程,2020年起通过智慧树平台线上开设慕课8期。2023年起将《清廉金融》列为全校通识课程,组织邀请来自26家金融机构的数十位业内相关专业人士共同参与授课。
四是健全廉洁文化联通工作机制,擦亮清廉金融文化品牌。深化局校合作,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升级“清廉金融教育基地”备忘录,构建金融系统与高校合作新机制。深化校地合作,与杨浦区纪委监委及杨浦区高校纪委共建纪检联合体,共享廉洁文化教育资源,更好服务育人实践。深化校际合作,发起成立“沪上财经类高校清廉金融文化建设联盟”,持续增强财经类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影响力。举办“清廉筑基金融,思政赋能育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与发展会议,推动清廉金融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三、融入校园文化,涵养风清气正优良校园生态
一是持续开展“清风”系列活动,培育形成廉荣贪耻、向上向善的校园氛围。通过“清风讲堂”“清风沙龙”“清风加油站”等多种形式,强化政策宣讲教育培训、重点领域问题研讨和党纪法规制度学习。连续两年面向毕业生举办“廉洁润初心,匡时担使命”毕业季廉洁文化主题活动,师生同上一堂廉洁教育情景思政课。
二是发挥场馆阵地育人功能,传承党的红色金融血脉。举办“枪杆子与钱袋子——馆藏红色票据专题展”“陈云与党风廉政建设”“为真理而活着——孙冶方生平事迹展”“红色金融交响曲——上海金融战线革命斗争史料展”等高质量展览,教育引导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荣校。
三是充分挖掘校史校训中蕴含的廉洁元素,丰富资源供给。打造了一批富有时代精神、彰显上财特质的作品。如情景讲述《陈云题写校名》,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崇高廉洁风范和动人廉洁事迹来打动人、感染人、塑造人。《莫伸手:上财教给我的第一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帮助广大毕业学子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学校将继续加强新时代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一体推进党风政风、师德师风和校风学风建设,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