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政工作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坚持“四度”协同发力 构筑各族学生生涯教育高地

发布者:xcb2019发布时间:2024-05-07浏览次数:10

华中师范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提升各族青年大学生生涯教育“高度、深度、精度、温度”四个方面协同发力,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民族教育品牌,切实推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高度运行力,优化生涯教育机制

坚持以制度为支撑,一体化构建民族学生生涯教育机制。一是构建协同联动的高效化工作机制。对标国家需求,结合校内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将民族学生生涯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形成了“校党委统一领导、分管校领导统筹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学工部民族团结教育办公室具体实施、师生广泛参与”的高效化工作机制。二是构建“五位一体”的精准化帮扶机制。聚焦重点学生群体,从思想、学业、经济、心理、就业等方面加强精准化帮扶,形成了“思想帮进、学业帮扶、经济帮困、心理帮疏、就业帮推”的“五位一体”精准化帮扶机制。三是构建全程护航的生涯规划教育机制。紧密结合各民族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了“入学前测评—生涯唤醒—规划引导—生涯实训—就业指导—职场适应”的全程化生涯规划教育机制。

二、提升深度引导力,深化生涯教育引领

通过主题教育、课程育人、场域赋能,全面强化各族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一是开展系列主题教育。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法制安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70余场,以多主题、小切口针对性主题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开展素质课程育人。分别开设1学分的《民族大团结 共筑中国梦》《走进多彩民族文化》素质课程,涵养家国情怀,激发学习动力,教育引导各族学生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三是开展场域赋能教育。着力将“华大民族团结进步之家”打造成各民族学生思想教育、生涯教育主要场域,营造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系统组织开展生涯人物访谈、优秀实习生分享、师生午餐会等生涯教育活动,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其中,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活动育人深度浸润融合,实现润物无声。

三、提升精度帮扶力,细化生涯教育服务

根据各族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系统组织开展生涯意识唤醒、生涯教育体验、学业精准帮扶、生涯咨询服务,不断健全完善生涯教育服务。一是准确掌握学生需求。要求专职辅导员走进课堂、寝室、食堂、图书馆、学生家庭,并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准确了解和掌握各族学生学习生活现状及群体发展诉求,特别是为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生涯教育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参考。二是唤醒生涯规划意识。连续五年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生涯导航月,举办生涯辅导讲座、生涯团体辅导、职场人物分享、生涯训练营等系列活动50余场,激发和唤醒学生生涯规划意识。三是推行生涯教育体验。组织各族学生骨干走进中小幼课堂共上一堂“民族团结”课,开展“爱心助学云辅导”“民族风情展示课”等活动,丰富学生职前经验。四是落实学业就业帮扶。一方面,建立校院两级学习发展中心,定期举办普通话提升训练营、演讲与口才训练营、英语技能提升营等学业辅导活动,并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另一方面,完善就业指导帮扶,主动与新疆、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等地方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接,不断开拓实习研习基地,积极推介优秀毕业生,健全边疆地区学生就业援助体系。五是提供生涯咨询服务。成立美美与共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室、红石榴民族工作坊,联合全国首批特色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职途”生涯发展与就业咨询室,面向各族学生开展全方位生涯咨询服务,并实施“助推计划”“培优计划”,通过生涯咨询服务助推民族学生成长,培育先进个人与集体。

四、提升温度感召力,强化生涯教育实效

一方面,大力组织边疆家访,连续六年组建边疆家访团,组织50余名政工干部深入新疆、西藏300余名学生家庭,累计走访行程超过10万公里,围绕学业、就业等问题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构筑家校育人合力。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志愿服务,连续六年组建华大“丝路·逐梦”社会实践队,组织102名各民族优秀大学生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市、县,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与文字,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锤炼师范生技能,服务当地学生5000余人,社会反响热烈。“丝路·逐梦”实践队获评2023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百强项目、湖北省“优秀实践队”、“优秀实践项目”。 


前沿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