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政工作中心

[学习强国]思政课堂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国旗下的思政课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2-24浏览次数:316

      1937、1213、300000、880000、22

      这些数字代表着什么?为什么一次次的被提及?这些数字承载着的是什么样的过往,需要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铭记?

      “我已经连着两次参加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不同的是,去年我是大一新生,只是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悼念活动;今年我加入了学院的国旗护卫队,作为一名升旗手在全院师生前举行了升旗仪式。刹那间,我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国旗护卫队成员冯义同学如是说。

      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为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新载体,让爱国主义润物无声,沁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成立了首届国旗护卫队。两年间围绕“弘扬爱国主义·共筑康达梦想”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连云港这片红色土地上,点缀着国护队青春的绿意。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成立国旗护卫队

      2019年5月,康达师生走上抗日山,瞻仰先烈、祭奠八百忠魂。走过纪念广场、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冢……一幕幕浴血奋战的历史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心中默默地激荡起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美好生活,争当时代先锋,为医学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念。

参观抗日山

      2019年11月,康达师生踏上开山岛,体验王继才夫妇32年坚守的孤岛。32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却深深震撼着学生们的心灵。“王继才夫妇用32年守护祖国的海防,坚守自己的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身为一名医学生,我也应该坚守自己的医学路,用心守护生命,用我所学来奉献社会。”——一名大二医学生。师生们还向守岛官兵演示了急救知识。

开山岛上举行升旗仪式

      2019年12月,国旗护卫队来到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了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和救死扶伤的学医初心。

参观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

      2019年12月13日7时,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举行了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升国旗降半旗仪式,着装严整的大学生国旗护卫队气宇轩昂、步伐铿锵护送国旗入场,伴随着庄严的国歌,五星红旗升起后又缓缓降半旗,现场师生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致哀。

2019年国家公祭日默哀

      在鲜红的五星红旗下,学院院长张前德带着师生们回顾了这段屈辱凄惨的历史,他说:“同学们,我们要不忘历史、自强不息,要敬畏生命、共筑和平,希望大家以史为鉴,奋发有为,传承爱国精神,为国家医药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借此契机,作为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部副主任孟国祥教授将他撰写的《南京文化的劫难(1937-1945)》和《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教育与博物馆事业损失窥略》两本书赠给学生。希望同学们能够走进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翻开这两本书,1937年的劫难跃然纸上,原来这一串数字是用血来书写的!三十万生灵、88万册文、最后的22位慰安妇幸存者……这些数字承载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但也告诫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视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其世界意义在于,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国家公祭日升旗仪式

      康达学院为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生动立体、扎实有效开展,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院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主线,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多措并举凝聚学生爱国情怀。

      为了营造充满爱国气息的校园氛围,学院曾邀请王继才、王仕花、王志国先后走进校园为同学们讲座,全院师生爱国热情高涨,2018级临床医学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发创作爱国主义教育微视频《心中的信仰》,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爱国精神,凝聚爱国情怀。传播医学知识,守护生命健康,我们永不止步……


前沿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