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儿科学院举行“医路初心•相伴成长”成长导师交流会。沈洪兵校长作为成长导师参加座谈交流会,副校长徐珊,校办主任岳国峰,教务处处长喻荣彬,学工处处长祖勤,儿科学院负责人、兼职班主任代表、辅导员及17级、19级临床医学(5+3儿科医学方向)两个班全体同学参加活动。
活动开始,沈洪兵校长听取了学生对班级成绩的分析以及优秀学生代表的学习经验分享,并对班级目前正在开展的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他建议同学们可以采取“轮流负责人”制度,充分激发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加强学习效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随后,在互动交流环节,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如何高效参加志愿活动、如何平衡社团活动和学习生活、如何看待本科生科研等问题,沈校长一一进行解答,他指出,大学生活不是死读书,新时代的医学生,要做到全面发展,他鼓励大家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并根据自己兴趣有针对性的选择社团进行锻炼;同时,要注重培养科研兴趣,学校为5+3一体化学生配备本科生导师,目的就在于给同学们创造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培养大家对专业的兴趣,拓展科研思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课余时间的利用和支配,徐珊副校长提出,社团组织是同学们锻炼能力、展现自我的重要平台,期待同学们彰显青春活力,勾勒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最后,沈校长总结发言。他对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提出四点希望和要求。一是理想。他指出,大学生要谈大理想——中国梦,作为年轻人,要有家国情怀,在传承“博学至精、明德至善”校训精神的基础上,要牢记医学生的初心和使命,为国家医学事业贡献力量。二是学习。沈校长表示,大学生活学习仍然是第一位的,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夯实专业根基。三是合作。交流合作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技能,要学会与师生、朋友、长辈相处与合作,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四是素质。沈校长强调,要注重提升综合素质,大学生活大家改变的不能只有外形气质的变化,更要有精神气的改变,既要有知识,也要有能力,更要有素质,真正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新时代的医学生。
(撰稿/汪世婷 陈海龙;审核/法晓艳;图片/何敦 王晴 刘寒)